管理者如何解决「职场冲突」?
内容摘要:
冲突的演变是渐进的,它最开始的面貌往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对抗。
2021-02-17 23:02:56
职场剧中总有一个脾气暴躁的老板,就像之前热播的《三十而已》里顾佳的老公许幻山,年轻有为,看似一个完美的老公,却意气用事导致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。
又比如“李国庆砸杯事件”,在采访中出格的言行令沉寂已久的李国庆,再次抢占了互联网舆论的C位。
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人显然是会让人“畏惧”的。
尤其在职场上,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,很有可能造成冲突。
冲突的演变是渐进的,它最开始的面貌往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对抗。
冲突演变的三个阶段:
差异——不同的观点、想法或做法可以激发创造与革新,但也可能引起误会和冲突。
不和——人们因不能达成一致而感到焦虑与不安,进而开始忘记大家共同的目标,摆出“我是对的,而那个人错了”的姿态。
争执——在这一阶段,当事方陷入互不相让的争吵之中,每个人只顾强调自己的看法,证明自己是对的,要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。生产力明显下降,甚至波及其他无关人员。
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:
(1)工作目标或工作重点相互矛盾;
(2)性格、价值观、兴趣不同;
(3)资源不足;
(4)猜疑;
(5)文化及语言差异;等等。
当没有以“差异视角”去看待不同,而是以“对立视角”,则会产生负面情绪。
负面情绪,还可能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,比如:自以为是、自尊受损、好下结论等,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,甚至会对别人造成伤害。
最典型的是情绪化表达,有些人对于不符合自己预期的事情往往会采取一种对抗式的表达:
“你有本事你上啊”,
“你说怎样就怎样咯”,
或者直接沉默冷战,造成团队关系紧张。
对于管理者而言,不会控制情绪则会造成更大的灾难。因为管理者往往处于情绪传染链的上游。
《乌合之众》一书中多次提到情绪会被影响和传染,个体的情绪容易变成一群人的情绪。并且,消极情绪的传染性比积极情绪更广、更迅速。
The Crowd: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
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“踢猫效应”,阐释了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。
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,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。孩子心里窝火,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。猫逃到街上,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,司机赶紧避让,却把路边的行人撞伤了。
这种情绪传染,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倒,最后,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。
生活中,每个人都是“踢猫效应”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,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,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。
但是,发泄情绪并不能够证明你有多牛,学会控制情绪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素养。
职场成年人,该懂得:采用语言表达情绪,而不是用情绪化的语言。
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难免会遇到冲突,在面对冲突的时候,达成一致,形成解决方案是我们的最终目标。
相关阅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