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居不同位阶,眼中各自的好领导定义
内容摘要:
身处的位置会决定思考的立场,思考的立场会决定判断的标准,判断的标准会决定我们的好恶。在企业中身居不同位阶的领导者,对于何为好领导有着差异化的定义。
2022-12-31 15:30:39
身处的位置会决定思考的立场,思考的立场会决定判断的标准,判断的标准会决定我们的好恶。在企业中身居不同位阶的领导者,对于何为好领导有着差异化的定义。这种差异化的定义让我们有所发现,在分析了来自72家企业的3693条调研数据后,我们发现了以下趋势(见【图1】)。
发现一:越往高层,越在意文化认同,越在意韧性
在“喜欢什么样的领导者”调研中,对于“认同公司文化”和“有韧性和抗压能力”特质的重视程度随着位阶的上升而明显提升。
发现二:相比高层,中基层更重人情味
基层员工在“喜欢什么样的领导者”调研中,对于“有人情味”的重视程度高居第5位,而高层仅将其排在了第17位。
发现三:越往高层,越不喜抗压弱和小富即安
在“不喜欢什么样的领导者”调研中(见【图2】),随着领导者的层级逐渐上升,对于“抗压能力差”和“小富即安”的容忍度逐渐降低。越往更高的位阶,越不喜欢领导者沉迷于眼前的压力或安逸,而无法跳出当下,着眼未来。
背后的道理容易理解,背后的问题不易化解。我们都懂的道理是,我们身处的位置决定了所关心的话题。就像一线员工很少主动思考公司五年后的战略目标,而多数企业创始人也很少主动关心员工今天有没有睡足八小时。
难以化解的问题结症也在于此。“夔怜蛇,蛇怜蛇,蛇怜风,风怜目,目怜心。”不同层级的员工受制于各自有限的视角,往往见树不见林,由此引伸出不同的偏好,似乎对立在所难免。
没有员工思维的老板,和没有老板思维的员工一样前途堪忧
身为老板的公司高管往往格局高远,但成事的组织能力根植于广大员工之中。当高层大谈战略格局时,其实换一种角度看,所谓“格局”也可以理解为高层从自身利益角度思考的本位主义。
我们常说没有老板思维的员工容易前途堪忧,殊不知没有员工思维的老板同样难以凝聚人心,将事业做大做强。
实现不同立场下互利共赢的第一步,是承认不同层级之间存在诉求差异。只有认识到了差异,才有机会寻求弥合差异的解决之道。因而,对于无论身处什么位阶的领导者,“换位思考”都是一项必备的修炼。
本篇内容来自《成长期企业管理者领导力调研报告》